中国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召开 发布《中国新三板创新与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

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8-08-31 本文章413阅读

2018年8月25日上午,由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和新华社《中国新三板》联合举办的“《中国新三板创新与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以及经济学界、券商、投资机构、挂牌公司代表、知名媒体等二百余人出席本次活动。

  2018年新三板持续低迷,截至2018年8月24日,挂牌企业总数11050家,比2017年12月31日的11630家减少580家;三板做市指数775.55点,比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993.65点下降218.1点。伴随着A股大幅度调整,金融去杠杆,市场整体资金链条异常紧张,新三板融资难问题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新三板作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主持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好满足融资需求。而此次中国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论坛的举办,或为持续低迷的新三板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新三板创新与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与新华社《中国新三板》联合发布。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刘平安博士,就新三板2017年的总体市场运行特征、新三板目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新三板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制度安排策略等方面,发布了蓝皮书(2018)研究成果。

2017年新三板市场运行现六大特征

  报告指出,2017年新三板总体市场运行的特征有六大方面。

  首先,公司挂牌进入稳步增长新常态。截至2017年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达到11630家,同比增长14.43%,增幅较前几年大幅度回落,企业挂牌进入稳步增长新常态。从增量角度看,差异化制度供给没有如期而至,市场信心大幅度下降,挂牌公司增量也随之下降。从存量角度看,很多挂牌公司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理性选择了摘牌,对企业挂牌增幅也有较大影响。另外,受A股IPO政策影响,大量优质公司要到A股或港股上市而选择摘牌。因以上原因2017年摘牌企业高达709家。

  第二,市场流动性须强力改善。2017年新三板股票发行1402亿元,同比下降5.14%。融资企业占总体挂牌公司的比例由2015年的36.85%下降至2017年的22.19%。单个企业融资规模从2015年的6440万下降至2017年的5432万。虽然2017年的股票交易达到2272亿元,同比增长18.83%,但反映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强弱的换手率较2016年却下降了35.05%,到达13.47%,平均每月换手率只有1%左右,流动性接近枯竭,市场流动性亟待强力改善。

  第三,创新层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创新层挂牌企业创新的研发投入不够。2017年平均研发支出1132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2.35%的比例,达不到公认的研发投入强度3%的基本标准。其中,248家的挂牌公司没有研发投入,141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3%以下。创新层挂牌企业平均拥有专利数量为24.05项,而284家企业没有专利,占比30.21%。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量5.38项,而456家企业没有发明专利,占比48.51%。创新层企业创新投入不够,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层企业亟待提高创新能力。

  第四,挂牌公司经营情况整体回暖向好。2017年新三板挂牌公司盈亏比例为76.40%,较2016年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挂牌公司平均营收达到1.85亿元,同比增长9.5%。平均净利润实现1063万元,同比下降了5.74%,但相比2016年的下降比例20.90%,2017年在逐渐好转。新三板非金融类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47.8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市场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3.90%,较2016年下降4.03个百分点,较2014年下降15.51个百分点。这表明,挂牌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资本结构得到优化,抗风险能力增强。

  第五。差异化制度供给迈出实质性步伐。2017年12月,在总结制度试错的经验,以及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下,调整创新层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维持标准,为今后差异化制度供给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完善分层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创新层尝试性地提供差异化制度安排,包括在创新层实施集合竞价频次显著高于基础层,以及在创新层实施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两项举措表明,新三板的差异化制度供给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步伐。

  最后,自律监管体系日臻完善。2017年是新三板的“强监管年”。股转公司不仅对各种违规事件加大处罚力度,并且在信息披露、自律监管、分层管理、股票转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形成了由《证券法》、证监会部门规章和行业自律规则组成的自上而下的多层次监管体系,新三板自律监管体系日臻完善。

策略推进新三板市场制度的完善

  刘平安表示,新三板市场经过五年快速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发展新阶段。在进一步完善市场分层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夯实“非竞争性”基础制度的建设,同时策略推进“竞争性”制度安排。

  首先,进一步完善市场分层管理制度。市场分层管理制度是新三板差异化制度安排的基础性制度,只有在较为完善的市场分层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效提供差异化制度安排。在市场分层管理制度基础上的差异化证券发行和交易制度、不同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以及差异信息披露制度才是差异化制度供给的核心。目前分层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在创新层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分层,即推出一个“精选层”,把“精选层”定位为证券场内市场,以区别于目前把新三板整体定位为证券场外市场,为差异化制度供给奠定基础性制度安排。

  其次,大力夯实“非竞争性”基础制度建设。主要制度安排包括:一是调整挂牌准入制度。在提高整体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适度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挂牌准入门槛。二是尽快推出摘牌制度,提高市场整体质量,以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三是调整目前的主办券商制度,通过引入非券商市场服务主体,以解决市场的“激励不兼容”难题,从而解决服务效率问题。四是在进一步完善做市交易制度的基础上,改革整体交易制度。引入“非券商”做市商不但解决做市商规模不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市场的激励不兼容难题。在改革做市商制度的前提下,未来交易制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混合”交易制度的引入。五是进一步完善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2017年年底,新三板迈开了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实质性步伐。未来随着市场分层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应该成为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

  最后,策略推进“竞争性”制度安排。在竞争性制度安排中,“转板”制度和在港交所同时挂牌的制度,因能为市场各方快速接受,应该在“精选层”首先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是新三板平衡市场供需结构的关键性制度安排,应在进一步市场分层的基础上提供差异化准入门槛的制度安排,它紧迫又重要,须尽快推出。而证券公开发行制度和连续竞价交易制度,遵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可能需要在政府和市场各方高度认可新三板对创新经济具有支持效应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施。目前强制推行并不具备基本的市场基础和制度基础,因此,现阶段制度建设的重点还应放在夯实“非竞争性”基础制度建设上面。